語言 etc

閒來無事的時候,我會去逛諸如DM這些賣個人用品的店舖,因為旅遊時皮膚一定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所以對售賣護膚品的地方特別有興趣(有興趣而已,不代表會買)。克國物價不高,只比香港貴一點點,很多國際品牌也買得到。舉凡逛這些地方,我必定把例如沐浴露甚麼的拿起來看看背面寫甚麼。通常背面密密麻麻地寫滿東歐多國文字,克國的、捷克的、匈牙利的、斯洛文尼亞的諸如此類,但英文沒有,連法文、德文都沒有,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字都看不懂。氣餒啊。

然後去到Rovinj,情況卻不同。Istria本就是雙語(克語和意語)並行,所有路牌招牌皆如是。住進Rovinj的酒店,前台的小姐問我說的是英語、德語還是意語,嘩。你看不單荷蘭、北歐,克國如此小城的人也操四國語言。不過旅遊業佔此國收入的一大部份,多懂幾種語言也在情理之內。而英語在此地的護膚品瓶子的出現率也明顯上升,有些瓶子上的四國文字竟然變為克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因為路牌有意大利文,我無端感到舒適程度大幅提高,好有趣。

我認識的克羅地亞語只有ulaz(入口)、izlaz(出口)和hvala(謝謝)。這最後一個詞的學習方式有點意思。話說我付款人家找零錢時常對我說這詞,但我總以為人家說的是voila,又覺得十分奇怪。直到有一天我在電視看電影(竟然是Bodyguard),看到字幕才知道是hvala。原來多看電視也不無益處。

在語言方面常遇到的尷尬情況通常都與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有關。我常去的網上中文論壇上常有外國人提到在中國常有本地人無聊地向他們說hello,令他們覺得很困擾;又無論他們是哪個國家的人,本地人總想與他們作英語的交流。其實這些情況我在歐洲也常遇到,不過要把hello換成こんにちは,把英語換為日語罷了。

好像這天在Ljubljana的市政廳前,下午3時45分,一個白人在我身旁輕聲地說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發音完全正確。只是(1)我們都不是日本人;(2)我們並不是在日本;(3)那已經是喝下午茶的時間了。這情況下除了不理會他之外,難道還對他講解中日語言、文化的分別嗎?

又好像在Ljubljana的一家網吧,工作人員懂得不少日語也似乎喜歡賣弄,我結賬的時候他用日語向我說了一大串感謝的話,相當流利。我實在不知該如何對答(碰巧這天我無聊到竟然在網上看漫畫,人家誤會似乎也無可厚非),只好對他說我不講日語,但事後又覺得自己沒有禮貌,於是決定要先想好在這種情形下的答法,例如:"Thank you, but in Chinese we say xie xie. Haha.",諸如此類。

在Ljubljana的城堡還有小學生在看見我後彷彿初見東洋鬼子現真身一樣叫身旁的孩子轉身看我呢。其實這種情況在文化比較多元化的地方是不會發生的。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旅行.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comment